
春夏校園常見傳染病的防治
- 分類:企業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3-04-08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春季是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校園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風疹
春夏校園常見傳染病的防治
【概要描述】春季是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校園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風疹
- 分類:企業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3-04-08
- 訪問量:0
春季是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校園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風疹、猩紅熱等等。這些傳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空氣、短距離飛沫或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徑傳播。
一、春季常見傳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發病率占傳染病之首位。潛伏期1—3日,主要癥狀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不適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傳染期為1周。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
2、水痘 水痘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臨床表現是中低等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迅速發展為清亮的卵圓形的小水皰,24小時后水皰變渾濁,易破潰,然后從中心干縮,迅速結痂。臨床上往往丘疹、水皰疹、結痂同時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軀干,繼頭面、四肢,而手足較少,且瘙癢感重。接受正規治療后,如果沒有并發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傳染和接觸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觸傳染。人群普遍易感,兒童多見,中青年偶發。由于本病傳染性強,患者必須早期隔離,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結痂為止。
3、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傳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臨床癥狀是發熱、耳下腮部、頜下漫腫疼痛,腮腺腫大的特點是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發腦膜腦炎、急性胰腺炎等。傳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隱性感染者,病毒經過飛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預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二、預防措施:
1、定時打開門窗自然通風。可有效降低室內空氣中微生物的數量,改善室內空氣質量,調節居室微小氣候,是最簡單、行之有效的室內空氣消毒方法。學校也會有計劃的實施紫外線燈照射及藥物噴灑等空氣消毒措施。
2、接種疫苗。常見的傳染病現在一般都有疫苗,進行計劃性人工自動免疫是預防各類傳染病發生的主要環節,預防性疫苗是阻擊傳染病發生的最佳積極手段。
3、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春季傳染病的關鍵。要保持學習、生活場所的衛生,不要堆放垃圾。飯前便后、以及外出歸來一定要按規定程序洗手,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應用衛生紙掩蓋,用過的衛生紙不要隨地亂扔,勤換、勤洗、勤曬衣服、被褥,避免隨地吐痰,個人衛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強鍛煉,增強免疫力。春天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起來,正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機,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鍛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體質增強。在鍛煉的時候,必須注意氣候變化,要避開晨霧風沙,要合理安排運動量,進行自我監護身體狀況等,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5、生活有規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規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對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當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無論學習或其他活動使身體勞累過度,必然導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細節要注意。春季氣候多變,乍暖還寒,若驟減衣服,極易降低人體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體極易侵入。必須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切不可一下子減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飲食,飲食上不宜太過辛辣,也不宜過食油膩。要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煙、不喝酒,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
7、切莫諱疾忌醫。由于春季傳染病初期多有類似感冒的癥狀,易被忽視,因此身體有不適應及時就醫,特別是有發熱癥狀,應盡早明確診斷,及時進行治療。如有傳染病的情況,應立刻采取隔離措施,以免范圍擴大。
另外,近期在江浙地區開始出現的H7N9禽流感尚未發現病例間存在流行病學關聯,也就是說未證實有人與人之間的傳染。專家提醒,面對H7N9禽流感疫情,莫驚慌、要警惕,一是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室內勤通風換氣。二是注意加強營養,增強個人體質。三是避免接觸和食用病(死)禽、畜。四是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尤其是高熱、呼吸困難,應及時就醫。各級相關部門正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治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切實保障公眾健康。
其它常見的如:
㈠ 乙型肝炎
目前我國至少發現有六種類型肝炎,即:甲、乙、丙、丁、戍、己、庚型肝炎,其中甲、乙兩種類型最多,而乙型肝炎在我國發病數量多,且危害性大,因此,下面重點講乙型肝炎。
1.乙肝的預防
乙型肝炎(簡稱乙肝)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疾病為主的全身疾病,具有三高(發病率高、流行率高、攜帶率高),二重(慢性化嚴重、缺勤率嚴重)的特點。我國為病毒性肝炎高發區,年均發病率約為140萬,居法定傳染病第3位。乙肝病毒的感染率為42.4%—80.77%,HBSAg陽性攜帶率為10.1%。乙肝在不同年齡和傳播方式的人群慢性轉化率不同,成人為5%—10%。
乙肝患者除肝功能不正常外,主要有乏力、發熱、食欲不振、厭油、惡心、嘔吐等癥狀,并伴有上腹部不適、大便稀軟、肌肉及關節酸痛,也有部分患者無任何自覺癥狀。黃疸型肝炎患者尿液呈濃茶樣,鞏膜和皮膚發黃。
乙肝病毒主要經血液、體液、母嬰傳播,可長期攜帶,只要體內有乙肝病毒存在就有一定的傳播性,密切接觸者也會增加被傳染的可能。學校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人員眾多,彼此之間可能不太了解,其中有些人可能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或乙肝患者,其次,許多同學常在外就餐,飯店衛生狀況不盡人意,甚則不符合食品衛生標準,加上流動人員較多等,這些都易感染乙肝病毒,而成乙肝患者,這也是大學生休學的常見原因之一。
擁有健康是人們生活、工作、學習的首要條件,然而在生活中有些人不經意中就被乙肝病毒感染了,并逐漸演變成慢性乙肝。據醫學人士報告,乙肝和肝硬化都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在我國肝硬化占肝病的16%,以20—50歲多見,男、女比例為4:1,約80%的病人與乙肝病毒感染有關。所以阻斷傳播途徑是預防乙肝的根本措施,而注射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最簡便、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是阻斷乙肝病毒意外感染的最佳手段。
接種時間:0-1-6(月)計3次。
2.什么是“大三陽”、“小三陽”?
當在血液中檢測出表面抗原、核心抗體、E抗原同時陽性,臨床上稱為“大三陽”,當在血液中檢測出表面抗原、核心抗體、E抗體同時陽性,我們稱之為“小三陽”。不管“大三陽”,還是“小三陽”,它只代表病毒復制的程度,而不反映病情的輕重。
“大三陽”,說明乙肝病毒在人體內復制活躍,這類患者體內的血液、唾液、精液、乳汁、宮頸分泌液、尿液都可能帶有傳染性,如果同時有轉氨酶增高者,首先就應注意隔離,在家庭內患者的碗筷等餐具要與家人分開,定期消毒。對于密切接觸的人,也應查肝功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標,如果“兩對半”五項全陰,應馬上按照0、1、6方案注射乙肝疫苗加以預防。
“小三陽”表明乙肝病毒復制減少,傳染性減小。如果肝功正常,本身又沒有什么癥狀,我們稱之為乙型肝炎病毒無癥狀攜帶者,此期為病程相對穩定階段。
傳染性的強弱是指血液的傳染性,一般的工作、學習以及生活上的接觸是不會傳播的。
3.乙型肝炎兩對半檢查臨床意義:
序 號 |
檢 驗 名 稱 |
臨 床 意 義 |
||||
HBsAg |
抗HBs |
HBeAg |
抗HBe |
抗HBc |
||
1 |
+ |
- |
- |
- |
- |
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潛伏期后期。 |
2 |
+ |
- |
+ |
- |
- |
急性乙肝早期,傳染性強。 |
3 |
+ |
- |
+ |
- |
+ |
急、慢性乙肝。病毒復制活躍,傳染性強。 |
4 |
+ |
- |
- |
- |
+ |
急、慢性乙肝。 |
5 |
+ |
- |
- |
+ |
+ |
急、慢性乙肝,傳染性弱。 |
6 |
- |
- |
- |
- |
+ |
乙肝病毒隱性攜帶者,窗口期,有既往感染史。 |
7 |
- |
- |
- |
+ |
+ |
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恢復期或有既往感染史。 |
8 |
- |
+ |
- |
+ |
+ |
乙肝恢復期,已有免疫力。 |
9 |
- |
+ |
- |
- |
- |
接種乙肝疫苗后或乙肝病毒感染后康復,已有免疫力。 |
是“大、小三陽”者,如何以健康的行為、正常的心態與其他人相處?
有了“大或小三陽”,擔心被他人疏遠、歧視,我們為其盡力保密的同時,自己也不愿向他人宣揚。要想處理好與他人的關系,需注意以下方面:①絕對不用他人茶杯、碗筷;②不隨便觸摸他人物品;③盡力減少聚餐次數;④與他人說話時主動拉開一些距離;⑤家人檢查,若未感染乙肝病毒,立即注射乙肝疫苗;⑥注射了乙肝疫苗的同學,絕大多數對乙肝病毒都有抵抗力,就沒有必要刻意地和“大、小三陽”拉大距離。
4、乙肝的治療:原則是盡早、正規、足夠時間。“大、小三陽”肝功始終正常一般不提倡治療,因為藥品價格貴,效果不可靠,但提倡每半年查一次肝功能。
㈡ 急性細菌性痢疾和急性細菌性腸炎的防治
二者傳播途徑均為糞——口傳播;二者均有腹痛、腹瀉,但前者膿血便、里急后重明顯;二者散發病例的傳播媒介均有污染的手,但蒼蠅、蟑螂也可成為禍手,爆發流行的媒介均為污染的水或食物。
預防:①勤用流水洗手,盡量不用手直接拿東西吃,不吃別人手拿過未經高溫消毒的食品;②購買食物前,先觀察對方的衛生狀況,尤其是看其有無防蠅措施;③不吃生冷、變質、不潔食物,不喝生水;④注意鍛煉身體,常吃生大蒜。
治療:盡早、足量、足療程,以防止轉為慢性。
(三)結核病的預防
肺結核是一個流行較廣的慢性傳染病,處理必須以預防為主。
1、預防結核病傳播必須抓好的三個環節
(1)、控制傳染源。結核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結核病人,尤其是痰結核菌陽性患者,早期接受合理化療,痰中結核菌數在短期內減少,以至消失,幾乎100%可獲治愈,因此早期發現病人,尤其是菌陽性者,并及時給予合理的化療是現代防癆工作的中心環節。早期發現病人的方法是對以下人群及時進行X線胸片和痰細菌學檢查:①慢性咳嗽,咯血經抗生素治療無效者;②開放性肺結核病人周圍的接觸者;③結素試驗強陽性兒童的家庭成員;④廠礦工人尤其是矽肺患者;⑤定期對結核病較流行地區的人群進行胸部X線檢查,可早期發現一些無癥狀病人。
(2)、切斷傳染途徑。結核菌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染,因此禁止隨地吐痰,對菌陽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圍的東西要加以消毒和適當處理,室內可用紫外線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小時,患者用過的食具應煮沸消毒10-15分鐘,被褥在列日下暴曬4-6小時,痰盒便器可用5%-10%來蘇浸泡2小時,最好將痰吐在紙上燒掉或用20%漂白粉溶液泡6-8小時。
(3)、接種卡介苗,它是一種無致病力的活菌苗,接種于人體后可使未受結核菌感染者獲得對結核病的特異性免疫力,保護率約為80%。可維持5-10年,因而隔數年后對結素試驗轉陰者還需復種。接種對象是未食結核菌感染,結素試驗陰性者,年齡越小越好,一般在出生后三個月內注射,主要為新生兒和嬰幼兒,中小學生和新進入城市的少數民族地區公民,結素試驗陰性者進行接種與復種,接種方法有皮內注射和皮上劃痕兩種,以皮內注射為佳。卡介苗接種效果肯定,尤其是兒童包括急性粟粒型肺結核和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病率以明顯減少,但種卡介苗所產生的免疫力也是相對的,應重視其它預防措施。
2、治療原則 早期、聯用、適量、規律和全程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